情系鄉村教育 重返三S包養行情尺講臺(傾聽)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68cece287656.58238988.

核心閱讀

作為“銀包養齡講學計劃”試點省份,4包養網年多來,甘肅省累計組織退休教師260人次前往11個市州的33個縣區開展銀齡講包養學服務,為提升當地教育教學水平、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。三尺講臺,傾情奉獻包養;銀發師者,不減赤誠。

59歲的龐彩云早早包養網復印好教師資格證件,待“銀齡講學計劃”招募公告一出,包養網便迅速提交了報名申請。    

龐彩云是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鎮中心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,從2019年起,連續4年參加“銀齡講學計劃”,足跡到過白銀、天水、慶陽、平涼。每到一地,她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30年的教學經驗,傾囊傳授給偏遠鄉村的教師們,給孩子們帶來一堂又一堂精品課程。

作為首批“銀包養網齡講學計劃”試點省份,甘肅省2018年制定了《甘肅省銀齡講學計劃工作方案》,并于當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。

4年多來,甘肅共有260人次的退休教師前往11個市州的33個縣包養區開展銀齡講學服務,其中絕大多數去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,為提升當地教育包養網教學水平、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。

難舍講臺包養網

“我就喜歡和孩子們包養網待在一起,一輩子不離教育”

“換乘3趟大巴,搭乘1次出租車,前后耗時約8個小時,才從老家會寧趕到天水市清水縣隴東鎮謝溝小學。”回憶起第一次跨市參加銀齡講學,龐彩云印象深刻。頭天下午抵達,第二天開會報到,來不及過多休整,她便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工作中。

盡管有心理準備,謝溝小學的情況還是讓她吃了一驚:全校6個年級,僅有6名教師,每名教師少說也要帶三四門課程。根據安排,龐彩云負責兩個年級的數學和體育,外加兩節課外輔導,每周的課時達17節。

更棘手的是,學生包養們數學基礎薄弱,“多數孩子乘法口訣掌握不牢,課堂一提問,常常鴉雀無聲。”龐彩云說。

“就從培養學習興趣開始!”龐彩云制訂了詳細的教學計劃,讓書本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環境發生“化學反應”。講到立體圖形時,她時不時拿起桌上的包養網水杯、鉛筆和橡皮舉例;為解釋清楚“溶液”的含義,她現場演示,將白砂糖混入水中攪拌;針對乘法口訣,她不要求死記硬背,而是把班上學生請到操場,多名學生一字排開,輪流伸出同包養網樣數量的手指,然后請同學“清包養點計數”……在龐彩云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,孩子們成績不斷提升,考試平均分提高了30多分。

“小時候,家里兄弟多,女孩很少有讀書機會。我父親也是一名鄉村教師,他教我讀書識字,帶我走進學校。”成長于西北農村的龐彩云,對鄉村教育有特殊感情。她感慨,正因為鄉村教育,才有了自己改變命運的契機。因此,她對偏遠鄉村的學生總是格外上心。即使辛苦,龐彩云樂此不疲,“我就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,一輩子不離教育。”

在甘肅,有不少像龐彩云這樣扎根包養基層、服務基層的退休教師。甘肅省教育廳包養教師工作處處長溫攀璽介紹:“我們招募到的銀齡講學教師多數來自縣鄉地區,他們幫助農村學校提升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,為緩解農村優秀師資總量不足等問題作出了貢獻。”

傳道授業

“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教育者,還是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先生”

退休后,王杰總覺得教書育人這活兒“還沒干夠”。聽說“銀齡講學計劃”后,他滿心歡喜,第一時間報了名,被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第四中學錄用。

在和政四中,王杰被聘任為名譽校包養網長,指導學校語文教師和新手班主任開展工作,同時協助參與學校管理。校長黃志平坦言,剛開始擔心王老師不適應,沒想到一干就是3年多。  包養  

王杰還指導學校語文教研組編寫了“國學文化經典誦讀讀本”,利用大課間督促學生誦讀;同時提倡以包養網課題研究帶動教育水平提升包養網,指導青年教師申報了十余個教研項目。

多管齊下,和政四中教學質量一年一個臺階,“2021年在全州初中生模擬考試中,和政四中八年級語文成績躍居全縣第一。”王杰很自豪。

家住慶陽市西峰區的曹小平老師,2020年退休后,通過“銀齡講學計劃”來到慶城縣白馬鋪鎮白馬小學,“這里的孩子有些膽小拘謹、不善言談、缺乏自信。”于是,曹小平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上,帶他們見識更廣闊的世界。

胡欣怡是校“三好學生”,性格內斂,不愛說話。2021包養年4月,胡欣怡被學校推薦參加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的研學活動,曹小平鼓勵她寫一篇研學感悟,在年級大會上朗讀。后來,胡欣怡悄悄告訴曹小平,雖然當時很害怕,但同學們給予的掌聲和肯定的眼神,讓她包養感到驕傲。

“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教育者,包養網還是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先生。”曹小平說。

授人以漁

“說是支教,我們可是盼著她來指教哩包養

“自從史老師踏進校園,就沒把自己當成‘流水的兵’。”提起銀齡講學教師史艷艷,平涼市莊浪縣南坪鎮劉窯小學負責人贊不絕口。全校17名任課教師,14名剛參加工作不久,年輕教師數量多、占比大,史艷艷的到來,及時雨般發揮了“傳幫帶”作用。

56歲的史艷艷原先在莊浪縣第二小學任教,退休后包養難舍三尺講臺,2021年9月來到劉窯小學繼續干起“老本行”——擔任低年級數學教師。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,史艷艷經常和學生談心,了解他們所思所想,還自費購買了許多學習用品,獎勵給上課積極回答的同學,并從家中帶來課外書,拓寬學生的視野,“東西雖不值錢,但對學生是一種鼓勵,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。”史艷艷說,效果出奇地好,一個學期過后,不少學生成績達到了優秀。

發生在史艷艷班上的變化,吸引了學校年輕教師的注意,聽評課邀約接踵而至。史艷艷欣然應允,認真去聽每一節課,并發現年輕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“滿堂灌”等問題。為此,她歸類分析,舉辦輔導講座、上示范課,傳授課前熱身小游戲。一年下來,她隨堂聽評課40節,上指導課15節,結對幫扶的4名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明顯提高。

“說是支教,我們可是盼著包養網她來指教哩!”青年教師張小娟不僅是史艷艷的幫扶對象,還是朝夕相處的室友。“史老師經常從家帶好吃的來分享,衣服扣子掉了,她還幫我們縫補。我是班主任,有時忙不過來,史老師就幫我批包養改作業,晚飯后,我們還一起到花園遛彎。”張小娟說,“雖然年齡相差幾十歲,可我們都處成朋友了!”

據了解,甘肅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,銀齡講包養網學教師的工作經費由中央財政承擔,標準為年人均2萬元。“銀齡教師到農村講學,他們對教育事業有熱愛、對脫貧地區有感情、對基層學生有情懷。”溫攀璽說,下一步將持續為銀齡講學教師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激勵,探索建立長效機制,動員更多退休教師加入“銀包養齡講學計劃”行列。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